心梗又稱為急性心肌梗死。
供給心臟的血管主要有三支,急性心肌梗死就是指供給心臟的三支主要動脈血管中一支或多支堵塞,導致所供應區(qū)域的心肌缺血壞死,簡稱心梗。
心梗有什么癥狀?
胸痛。大多數(shù)人表現(xiàn)為心前區(qū)的持續(xù)劇烈疼痛。仿佛心臟被繩子緊嘞,不管換什么姿勢都痛。

除此之外,還有部分人會伴有胸悶、胳膊(特別是左胳膊)或后背疼痛、胃部不適、惡心嘔吐、特別勞累易大汗,臉色蠟黃或蒼白等表現(xiàn)。
部分患者沒有疼痛感,被稱為“無痛心梗”,多見于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這類人群更應提高警惕。
絕大多數(shù)人在患心梗前,都會有心絞痛的經(jīng)歷,或經(jīng)常性胸悶。盡管持續(xù)時間較短,但卻是心臟發(fā)出的警報信號。一旦有這些癥狀,應盡快到心內(nèi)科就診。
■誰是心梗的高危人群
在臨床上,因胸痛前往心內(nèi)科住院的患者,男性心肌梗死發(fā)病率要遠遠高于女性。
年齡:男性超過55歲、女性超過65歲;
是否患有糖尿病、是否有吸煙飲酒史、是否有過胸悶不適等癥狀。如符合以上高危條件者,就很有必要檢查心電圖和進行一次心臟動脈造影檢查了。

■突發(fā)心梗:牢記兩個“120”
對于心梗高發(fā)人群,應時刻備用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藥,在心梗發(fā)作時即時舌下含服,可快速改善血流,避免心肌壞死。
如心梗發(fā)作時,就一定要牢記馬上打120急救電話,靜臥等待救援,血壓正常時,可舌下服用硝酸甘油片(血壓低于90/60mmHg時禁用)。
因為心梗的黃金搶救時間只有120分鐘,錯過了,病死率和出現(xiàn)并發(fā)癥的風險明細會增加。心梗發(fā)作時,切記在家屬或親朋的陪同下第一時間前往就醫(yī)。

■防心梗:年輕人也要上心
在心梗病因中,自身因素比較重要。
暴飲暴食、抽煙喝酒、缺少運動、脾氣暴躁是形成急性心梗的基礎;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是急性心梗的加速器。
預防心梗,尤其是年輕人,更應做好合理飲食、戒煙戒酒。更要及時控制好“四高”水平。
科普延展
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多人關注心梗等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治療。而在科研領域,探尋保護心血管的天然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機理,也成功取得進展。
■粵微前沿科研成果
靈芝孢子油對心血管具有良好保護作用
近年來,在靈芝的前沿科研領域,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廣東粵微食用菌技術(shù)有限公司陸續(xù)取得“靈芝孢子油對心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靈芝孢子油緩解阿霉素心臟毒性”等重磅科研成果。

研究人員在國際著名腫瘤雜志《Onconscience》發(fā)表的《The anti-cancer componentsof Ganoderma lucidum possesses cardiovascular protecitive effect》(靈芝抗癌組分具有心血管保護作用)一文,在全球范圍內(nèi)首次報道了靈芝孢子油對心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

研究團隊通過研究孢子油分別對TAC小鼠心室收縮、射血指數(shù)、左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心輸出量的作用。




得出結(jié)果表明:靈芝孢子油能提升心臟射血功能和收縮功能,降低心室肥大,實驗還進一步發(fā)現(xiàn)靈芝孢子油能降低相關心衰基因的表達減少,包括一種新的環(huán)狀RNAcirc-Foxo3。
■靈芝孢子油可明顯緩解阿霉素對心臟的毒性作用
團隊在研究靈芝孢子油與阿霉素聯(lián)合給藥的中發(fā)現(xiàn),靈芝孢子油可明顯緩解阿霉素對心臟的毒性作用,可用于制備消除化療物質(zhì)阿霉素對心臟毒副作用的藥物或具有與阿霉素協(xié)同抗腫瘤作用的藥物。

A:心肌組織病理檢測結(jié)果顯示,阿霉素組小鼠收縮期內(nèi)徑(LVIDs)和舒張期內(nèi)徑(LVIDd)顯著提高
B:小鼠心肌組織TUNEL凋亡檢測顯微鏡圖像顯示:阿霉素組心肌組織凋亡顯著
這一發(fā)明首次驗證了靈芝孢子油在防治阿霉素心臟毒性的應用效果,實現(xiàn)降低阿霉素毒性的同時,還間接提高了阿霉素抗腫瘤的療效,為消除化療物質(zhì)對心臟的毒副作用提供了一種新的方向。
兩項成果均揭示了,靈芝孢子油對心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功效。這為后續(xù)研制針對心血管疾病天然藥物,進一步探索其作用機理提供科學基礎。
[1]Xie Yi-Zhen,Yang Fenghua,Tan Weijiang,Li Xiangmin,Jiao Chunwei,Huang Ren,Yang Burton B. The anti-cancer components of Ganoderma lucidum possesses cardiovascular protective effect by regulating circular RNA expression.[J]. Oncoscience,2016,3(7-8).